信息公开

BRAND PROJECT

信息公开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to share

感恩前行 “南风”在路上 ——记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2015.03.27

感恩前行  “南风”在路上

——记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该文章转自《蛇口消息报》20150327期 记者:黄涛 文/图)

核心提示:

    在刚刚结束的深圳市第八届社工宣传周主题活动日上,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南风)在全市近200家社工机构中,以全市第六、南山区第一的成绩获评2014年度深圳市“十佳”优秀社工服务机构,斩获社工之星银星奖、优秀案例银奖、优秀案例创新奖和优秀信息宣传员金奖等多项行业嘉奖。

    在同期举办的广东省第四届岭南社工宣传周上,南风副总干事王淑娟成为唯一一位获评“广东省优秀社工”的深圳社工,此奖项被誉为全省社工行业含金量最高的个人奖,每年仅有五位社工获得。


“首批最专业”是南风的品牌

    南风社工服务社作为南山区第一批专业社工发起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南山区唯一一家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和服务示范单位的机构,如今已走过了四个年头,南风社工以其专业的理念、扎实的服务获得行业及各方肯定,成为南山区乃至全市专业社工服务的领头羊。

    2010年6月,从香港理工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现任南风社工服务社总干事何珊珊一回到南山,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就已经被委以重任:南山区社工协会负责人。2007年,南山区委区政府面向全国高校招聘了100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当时的选拔非常激烈,很多地区出现了20取1的情况,正是在这样的竞争之下,这100名深圳首批专业社工带来的光环是 “985高校”“211高校”“年级第一名”等。当年11月,南山区社工协会正式成立,100名社工以南山社协派驻形式进入到全区8个街道100个社区之中。

    回忆起在社区的前3年,首批社工们都会感叹:从一个社工专业毕业生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社工,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不容易。对在这三年里一步一步走过的每一位社工而言,眼前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我的职业走向哪里?此刻上任的何珊珊带着非常明确的任务:创办一家属于南山社工自己的机构,用专业化和职业化推动南山社工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筹备成立的时候,何珊珊和伙伴们是纠结的,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清晰的是做一个社工的职业理想,模糊的是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机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机构肩负着怎样的使命,而她的愿景、理念和价值都必须是非常清晰的。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讨论后,大家统一了目标:社区就是我们的方向。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南山区民政局局长张建平、深圳大学教授李晓凤、南山区民政局副局长薛声波等都为机构发展方向奠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建平提出要做符合国际NGO标准的一流机构;李晓凤则将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提炼出了高屋建瓴的机构发展愿景和价值。可以说,从一开始,南风就是被寄予厚望的;也可以说,从一开始,努力、踏实就是打在南风身上的烙印。


顺势而为南风把握了机遇

    带着“提供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区和谐”愿景的南风于2010年12月扬帆起航。据了解,南风开始的路并不好走,当时全市已有多家颇具规模的社工机构,南山社工虽说是深圳最早的一批社工,但却不熟悉市场,更缺乏机构运营管理经验。之前的大半年,南风的业务几乎处于停歇的状态,幸运的是,自2010年开始,深圳市在全市范围推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这对致力于社区工作的南风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在分析了发展前景后,南风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终于于2011年9月拿下了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蛇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渔二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权。曾经服务于这两个中心的社工现在大部分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任、部长、甚至总监,每当提起运营之初的谨慎与努力,大家都觉得那几年虽然汗水泪水流得最多,但成长却是最快的。

    转眼4年多过去,南风从成立之初的两个人到今天的74人,从3万元的发起资金到年收入500多万元,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机构已成为全市仅有六家、南山区唯一一家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在2012、2013、2014年全市社工机构评估中南风分别位列第19名、第11名、第6名。74名社工中,有4名全市十佳社工,5名初级督导。2014年,在南风已运营的11家社区服务中心和外国人服务站实现了服务群体的全覆盖,开展辅导个案76个,咨询个案156个,小组52个,大型社区活动277场,形成社区需求评估报告11份,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建档281份,各类家访、走访、电访1397个,各类主题活动806次,组织义工服务4381小时,开发社区项目21个,惠及27452人。机构的优质服务被新闻媒体报道153次。这些数字和成绩,无一不证明了南风一直以来追求专业发展、追求优质服务的坚定信念。


南风是全市首个进入前海的社会组织

    何珊珊对记者说,万事开头难,在没有经验只有一腔热血的最初阶段,南风是在蛇口街道迈出了第一步,大铲、渔二社区服务中心3年来积攒的服务成果和良好口碑,是南风对蛇口最深的感激;在服务的深化与品牌创立过程中,桃源街道给予了南风关键的支持,塘朗社区被确立为全市首批“社会建设示范点”,大学城社区好妈妈俱乐部项目、长源社区助飞小候鸟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奖或获得资助;在向着规模化和优质服务迈进的时候,是南山街道帮助南风不断修正失误,迈向更远的目标,前海(妈湾)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使得南风成为第一家进驻前海的社会组织;当南风为推进专业服务项目一筹莫展时,是南山区妇联、团区委、粤海街道、南山区慢病院、幸福基金会、希尔顿南海酒店等机构和单位用最大的信任拉开了南风项目发展的序幕,推动了南风专业的进步。

    渔二社区服务中心是南风第一批两个中心的其中一个。中心主任尚艳丽到了渔二顿时傻眼,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她暗暗决定,硬件不好,那就更要拼软实力了。2011年,小尚带领小伙伴全力以赴,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成效。正是这一支被南风誉为迄今最团结的团队,在之后两年拿下了深圳市十佳案例奖、关爱行动“百家市民满意项目”和南山区社区服务中心评估的第一名。在2014年项目运营结束后,小尚和小伙伴们分赴机构其他项目点,用行动表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社工精神。

    据了解,当第一次提出在前海深港合作区探索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新模式时,南风的小伙伴都坐不住了,大部分师从于香港督导、在本土成长起来的社工们渴望能够实现社会服务领域的 “深港合作”。经过努力,终于在2014年8月,南风前海(妈湾)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在运营模式上,采取项目制,由机构指派项目团队执行服务任务;借鉴香港成熟的社会服务管理经验,创新性地推行“家庭会员制”和“企业会员制”策略,实施以会员制为主、非会员为辅的运营方式;根据前海开发的进度,将服务由浅至深、由少至多逐步深化,打造有层次、有重点的“差序服务圈”;在服务人群上,重点服务社区中的家庭、青少年、老人和企业员工等四类人群,开展“全人”教育计划、360家庭服务计划、常青藤老年人服务计划、企业员工(EAP)援助计划等主题服务项目。通过半年多的运营,项目已顺利达到预定目标,赢得了服务对象、上级单位、合作伙伴的一致肯定。


将专业服务送至千家万户

    据了解,2014年初,南风理事会根据机构发展状况,做出了“树品牌、求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过一年的探索,南风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香港挑战网阵协会以及香港尚志培训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青少年历奇辅导项目和开展历奇辅导师的专业培训。

    2015年,由知名学者、专业人士、管理人员、一线社工共同组建的理事会是专业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为南风的航行把握正确的方向。由南风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历奇辅导师培训班在深圳开班;以历奇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宝宝去哪儿”系列亲子营也已经顺利举办了三次活动。

    何珊珊表示,2015年,是南风“树品牌、求发展”的关键一年,南风全体同仁将上下一心,牢记“秉承社工理念,通过社工增权,共筑有机网络社区”的使命,持续推动人才队伍的壮大、优质专业服务的发展和品牌项目的深化,探索以青少年及其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游戏治疗、历奇辅导和家庭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专业服务项目,实现机构规模和服务质量的双重突破。

    窗外,南风徐徐吹来: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何珊珊告诉记者:“这就是‘南风’名字的由来,未来,我们依然会随着徐徐南风,专注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将专业服务送至千家万户。”

(原文链接:http://shekounews.com/shtml/skxxb/20150327/45245.shtml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