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BRAND PROJECT

实务研究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to share

督导的影响力
2013.08.01

    作为深圳第三批初级督导中的一员,当站在台上庄严宣誓时,我不禁感受到了一路走来的感概和即将担任督导的责任重大。在适应工作职责转变的过程中,我想写下内心的些许感悟,以记录这个对我来说的重大转变。但沉静下来后我不由地想,我可以写什么,读者读了这篇文章可以收获什么。我想起我的香港督导曾说,沉下来返回到你的内心,问自己最想表达什么,让别人看到你“自己”。太理性的我似乎很难找到自己的“心”,写的文章亦是冷冰冰。充斥太多的专业术语以表现自己的所谓“专业”;生硬的结构也框死了读者的想象,难以引起共鸣。于是,我决定改变一下。

 

    作为深圳最早的这批社工(2007年7月南山区面向全国招聘96名社工),我有太多的心路历程可以分享。在深圳社工发展历程中,我们这批社工好像是一批特别、尴尬但是又那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作为“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探路人”(见市社协2013年日历第二页),我们见证了深圳社工从最初的制度构建到目前这种规模和行业地位的过程;同样,我们个人的成长更是受到了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也似乎难以避免地受到我们所处的体制行政化的束缚和制约。因为行业制度尤其是督导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得我可以有机会从一线社工到督导助理(中心主任)再到初级督导(服务总监)。一路走来,辛酸苦辣自不待言。所以当以较优秀的成绩晋升为初级督导时,有些不可遏制的小小虚荣心,更有为机构赢得这太晚的荣誉而自豪。但是当真正开始督导工作时,才明白这更是一种责任。做督导助理时,尚有香港督导可以依赖。而香港督导们的撤出开始需要我们断奶并独挡一面。我不由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初级督导,我可以给我的同工什么。除了文件上白纸黑字所规定的职责,我们还能做什么。回溯我被督导的经历,一下就想到我的香港督导郭慧芳督导给我的影响力。于是,我决定暂时抛开宏大的叙事,开始讲她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作为一个社会学毕业,并未受到任何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我,入行起初并不懂得“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含义,郭督导用自己的实践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在没有任何督导的情况下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了三年,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仅仅有自己的经验和同辈的分享。在做中心主任那段最焦虑的时候,我遇到了郭督导。当时,因为我的高期望和“理性”苛刻的工作作风让同事关系降到了冰点。督导很成功地让我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尝试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建立合理的期待,学会与团队相处的技巧。半年的督导后,她成功地鼓舞了我们团队的士气,提升了服务水平,制定了中心发展方向,打响了中心品牌,赢得了多方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她一再告诉我们坚持,哪怕是在高度行政化、无实务空间、无经费、多头管理的环境中。五年来那么多的困难我可以坚持,除了自身性格的倔强和不服输外,更多是被督导的用心与坚持所打动。督导曾说,我是她花时间最多的一个,我是坚定的社工。但她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坚守正是来自她的坚持与正能量。曾经,我们口口声声告诉服务对象相信改变,但是我们内心却并不曾真正认同。同工中有的离开,有的放弃,更多的是无尽的抱怨、继续做自己世界里的鸵鸟并寄希望于领导的关注与环境的改变(诚然这些非常重要)。督导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我看到了我和我们团队的“改变”,而我们自己的改变也带动了小环境的改变(用人单位、机构、其他同工等)。  

 

    这段时间在看一本书《先生》(由纪录片《先生》而成书)。里面的第一位先生蔡元培人格魅力自不必说,但他在教育界强大的影响力则主要是因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理念。在此理念下,他执掌的北大成了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峰;更是深深影响了民国的教育界。如果说民国离我们较为遥远,那我们身边的行业的例子也不乏其是。那些有理念的公益组织和社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普遍都发展的较好。可见,不管是个人抑或组织发展,具备好的理念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说督导用她的信仰和人格魅力让我们有了前行的动力,那她的理念则让我们有了前行的方向。与我接触其他部分香港督导相比,郭督导有在青海、广东等地的管理与督导经验,她更加理解大陆的国情。这有别于香港的国情和社会环境,构成了我们这个专业和从业人员的“环境”。这也恰恰与社会工作强调“人在环境中”高度契合。她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础上发展了“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的环境”的理念。她相信督导工作不限于授予社工专业知识,面对内地社工发展极具挑战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社工争取一个能实践专业工作的环境。在这样的理念下,她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甚至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坚守专业的同时满足合作伙伴的期望,从而赢得支持和资源,拓宽了社工的服务渠道。

 

    在对督导助理、中心主任等管理人员的督导上,注重“参与式管理”、“充权”、从“心”出发,以最大程度发挥社工的潜能,为工作注入价值和意义,提升社工工作动机,也创造了一种“参与、尊重、高效、展能”工作氛围,团队的凝聚力大幅度提升,降到冰点的工作关系也逐步升温。在对社工的绩效考核中,她注重评估的“发展性”,即绩效管理不仅是评估社工表现,更是注重以平等沟通、尊重、以人为本来挖掘社工潜能、发展能力。该部分作为本土化的实践已纳入机构出版的《实践书写 ——深圳社会工作实务指引》书中(该书将于2013年5月由南方日版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郭督导很是强调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时刻警惕自己带有“专业帝国主义”偏见,在尊重国情的同时,也尊重社工基于自己对环境的判断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初级督导,这个看似有很多光环的称呼,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本身就是影响人(尤其是服务对象)的工作,而社工督导更是直接影响社工。这些影响甚至超越了我们常说的“行政、教育、支持”的三大功能。作为督导者,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小到影响被督导的社工的态度,专业操守,委身程度;大到影响一个行业的氛围、风气以及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如此说来,作为督导者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督导用她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理念影响着我。她让我学会了,作为专业社工应有的伦理操守;作为管理者应有的视野和心理素质;作为同事应有的信任、宽容和不放弃;作为合作伙伴需要的共赢和坚守底线。之前参加市里培训香港督导夸奖我很有社工的“范儿”在得知我并不是学社工的后很是惊讶。虽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一个社工应有什么样的范儿,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肯定。而这个“范儿”的养成,是督导这个榜样的潜移默化。

 

    在初级督导这个新的挑战面前,反观我自己,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他人带来影响;是否已经接纳了自己有这样的影响力;自己所施加的影响是较正面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个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去影响社工和行业发展。至少目前而言对于我自身来说很多答案都不是那么肯定。督导说这些内功是非一朝一夕练就,需要靠勤学善思慢慢修炼。幸好,经历了前几批初级督导的成长,我们有经验可借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用实践和热情慢慢修炼。

 

    督导说,好的文章是不会多一个字的。我深知尚且无此功力。难得感性一回,难免废话颇多。希望与看到这篇文章并有所思考的你共勉!若有一天,有身边的人告诉我他因我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和成长,那我才会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于初级督导这个称呼。(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