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BRAND PROJECT

实务研究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to share

以绩效管理为支点 撬动社工与机构发展
2013.08.02

  在做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之前,我学过一点人力资源管理的皮毛,也看过一些公司的考核制度。本以为有这些基础,这次为机构优化绩效管理制度会比较顺手。初步设想不过是将机构原有的制度简单结合机构发展情况稍微修改即可。然而在一开始,香港督导就要我们多方收集资料来增强客观性,以保证我们所做制度要禁得起同事的质疑,要赢得机构和社工的认同。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曾问过其他机构的社工他们机构绩效管理做的如何,听到似乎抱怨远较多于认可。多数社工认为评估不过是走走过场,对自己和机构的成长和发展并未起到实质作用。之前理所当然的简单似乎受到了现实的挑战;甚至开始略微担心,我们所做的制度是否也会得到类似的评价。于是,我收起了当初的盲目自信,严谨而认真地投入到这一有挑战性的工作中。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小组成员的讨论也开始深入。我们都开始认真思考,机构推行绩效的目的及真正好的绩效管理应该是怎样的。这次我们试图找出这一答案并透过细节来体现。

 

  在之前我接触过的大部分绩效管理制度多是由评估主体填写考核表,机构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奖惩。这种在国内较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体现了“评估性”,即由上级评估下级,较注重评估表现,以此奖惩后就较少跟进跟进。这种评估模式下的被评者感觉像是有人在头上挥舞着大棒,被催促着往前赶。随着现代管理思维的变革,管理者们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人力资源策划、晋升与生涯规划,培训与发展。这种强调员工“发展性”的绩效管理思维,注重以平等沟通、尊重、以人为本的思维挖掘潜能、发展能力。在这种评估模式下,被评者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以及如何去,并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陪伴和支持。

 

  社会工作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倡导助人自助、尊重、接纳等价值观。社工机构的管理者更应实践“发展性”的绩效管理思维来实现员工发展。而事实上,在社工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些社工机构尚且连“评估性”的绩效管理都未能较好地做到,更何论以绩效促发展。然而从机构的长远发展来看这却十分必要。因此从管理新思维、社会工作价值观及现实的角度,都要求社工机构推行基于“发展性”的绩效管理。

 

    在优化本机构的制度时,我们小组成员阅读了大量理论性的文献资料。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系统来体现这个制度。在认真讨论后我们都认同绩效管理是由绩效策划、监察与教导、评估、回馈和改善四阶段组成的系统。因此我尝试用系统的方法重点分阶段来说明我们基于“发展性”所设计的程序。

  绩效策划就是制定目标的过程。上级督导需要与社工就未来一年的绩效目标及就实施目标的时期、责任和方法进行坦诚的沟通,来制定了《个人成长方案》(见NSWA-A-M-考核-002)。发展目标可发展优点亦可改善短处;以“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可行的、有时限的)制定出年度计划,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获得的支持。目标制定后不实施和跟进,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设定了下一个程序。

 

  绩效监察与教导即监察被评估社工有否按照绩效计划去执行。在《个人成长方案》中我们设计了“季度跟进”,即上级督导获取社工绩效信息;不断与社工跟进其绩效;对社工的绩效作出认可,并提供协助和支持。季度跟进一方面为平时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引;二是检查计划跟进情况,协助社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社工最大的支持;三是避免年终评估时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的情况。监察和教导着重的是平时的跟进,但阶段性的工作完结后(如半年或者一年)需要系统性的评估。

 

    评估阶段重点体现出“评估性”,但也在考核中亦体现“发展性”,即衡量被评社工的绩效及其优劣点,表达彼此间的期望,得悉培训及发展需要,藉此激励员工在未来能有更优异的绩效。年终的评估表内容(见表格NSWA-A-M-考核-003、NSWA-A-M-考核-004)与考核方案(见NSWA-A-M-考核-001)的加分项都明确了机构期望社工发展的能力;这些内容也与《个人成长方案》实现了较好的对接。方案的季度跟进与年终评估时上级督导会收集社工的培训需求,通过自办、引进外部培训资源、机构自筹等方式加强对社工的培训以提升能力。评估的作用是为了发展长处改善不足,这就需要绩效的回馈。

 

    绩效回馈和改善阶段需制定出良好的绩效改善和发展计划。上级督导需要在评估后与社工进行绩效面谈。面谈时对社工本年度的成长给予肯定,并制定双方可接受、有时限的、可行的绩效改善计划。

 

  优化完这个制度,我们小组成员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我来说,发展性的绩效管理带给我更多新的反思。机构推行绩效管理的目的除了实现以监察表现并实施奖惩的“评估性”功能外,更有发掘潜能、增强能力、自我增值的“发展性”功能。好的绩效管理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事实上两者也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我们之所以重点强调“发展性”,更多是期望能引起社工行业的重视。我们期望社工机构以绩效管理为支点,以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为杠杆去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机构品牌,实现社工与机构的共同成长,撬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