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BRAND PROJECT

实务研究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to share

社工如何赋能社区工作者?
2023.03.14
何珊珊、王淑娟、韦斐文

社工如何赋能社区工作者?

  随着社区治理的深入,尤其是近三年来应对新冠疫情公共突发事件的背景下,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社区工作者能力培养是以政府体制内的培养为主,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服务机构有机会与政府协同,参与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南风)以政社合作和赋能型治理为理念,从N区S街道优秀书记培养工作室(以下简称书记工作室)的三年社区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到N区社区中青年干部先锋训练营(以下简称青训营)的两年全周期特训,到L区短精优的社区中青年干部先锋训练营(以下简称中青班),开展了“一室一营一班”三个社区工作者赋能项目。文章通过分析南风在培育社区工作者中如何与政府协同并进行专业赋能,最后对政社协同、专业性以及成效进行反思。

培育社区工作者的南风实践


深圳市N区较早就开始了社区治理的实践。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和谐社区”建设;2018年开始“精品社区”建设。在治理过程中,N区深感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出台了《深圳市N区社区人才培养三年规划暨社区领头人储能计划》。面对这个新议题,南风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社区工作者的培育。

(一)在创新议题中积极抓住入场机会

行动策略一:基础扎实,广覆盖深耕耘,建立初始信任

尽管有政策支撑,培育社区工作者也具备课题新、破题难的挑战。南风有机会参与N区的书记工作室和青训营试点,一是因为机构深耕N区十余年,与N区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二是积极参与N区精品社区等创新实践,政府看到了南风具备的专业能力;三是南风运营3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对社区与社区工作者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因此,N区的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的制度设计给南风入场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行动策略二:主动作为,举机构之力创新党建品牌项目

社区治理品牌的特点是必须抓准政策、问题、热点。如何在社区治理领域继续保持较为领先的地位,是南风管理层思考的问题。因此当区委组织部提出培育社区工作者这个议题后,机构总干事以敏锐的眼光抓住这一契机。机构马上组建了最高配的专业力量队伍,通过查找文献、参访学习、请教高校教授等策略,拿出初步的方案,赢得了区委组织部和S街道办的信任,也为机构继续深耕社区治理品牌提供了再次“进场”的契机。

行动策略三:找对试点,强强联合,初步打造影响力

社区人才培育如何做,各街道也在思考路径。基于过往合作项目的初始信任,S街道办事处决定与南风合作,这个合作也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于是全区第一个试点——S街道书记工作室应运而生。S街道书记工作室的成功,又增加了南风的专业资本和政府对机构的信任资本,于是继续在区级层面创新高规格深协作的青训营。随着项目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南风又与L区合作了短精优的中青班。

微信图片_20230314183418.jpg

▲S街道书记工作室团队建设

(二)推动政府全流程深度参与

南风在项目运行中与各合作方深度融合,尤其是在项目策划期间推动合作方深度参与。

一是定方向。以书记工作室为例,将书记工作室定位为党建引领示范经验推广的“党建示范阵地”、完善社区管理人才梯队的“人才培育园地”、提炼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的“基层治理高地”、拉近与群众之间“最后一米”的“联系群众驻地”。这就意味着,工作室的定位就不仅仅是社区人才培养,同时也是社区治理的实验田。

二是定模式。运用社工项目策划思维、传统社工三大方法是否足够?南风在培育模式上,也进行精心设计。以青训营为例,确定一年为一个培养周期,采用全周期管理模式,以锻炼“善谋、实干、会提炼”三个能力为核心,以“集训学习和实战锻炼”为主要路径,通过封闭式、跟踪式、可持续性的培养方式,采取季度小循环、年度大循环的方式,每季度安排一批主题课程、一次研讨、一次PK、一次路演,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

三是定学员。学员怎么选?谁来选?不同的项目南风参与的深度不同。在书记工作室和中青班中,是以街道或L区委组织部选拔为主。但在青训营的学员选拔中,南风深度参与8场50余名学员面试,结合提出的能力模型,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方法筛选出30名基础较好、动力强、新上任的学员入营,在这过程中区委组织部也对南风行政授权。

四是配资源。在人力资源上,以社工为主体的项目团队是否足够?在三个项目的实践中,合作方都配置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育团队。在书记工作室中,南风共设置了导师团队、专家团队、牵头人团队、督导团队四级体系,一起陪同学员成长;而青训营更是设置了更高规格的导师,是由区级相关科室负责人和街道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组成;专家团队里除党校、高校的教授外,还优选了全区优秀的社区党委书记来分享和授课。尽管南风可提出人选建议,但这些行政资源的配置是必须要靠政府予以实现的。

(三)能力导向的程序逻辑模型和专业跟进

确定了方向、模式后,应该如何具体设计这类较为复杂的创新项目?与常规的社工项目有什么不同?南风运用了能力导向下的程序逻辑模型。程序逻辑模型(Program Logic Model,简称PLM),可协助项目管理人员以逻辑分析其活动资源投入及成效要求是否平衡。这种模式不仅全面量度活动成效(目标),还顾及成效与活动的服务量以及资源投放(系统)的逻辑关系,使评估的范畴更全面,让工作人员有更充足的依据确定活动成效的达成。

行动策略一:确定“能力为本”的项目逻辑体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对社区工作者能力有相关规定。但这些能力是否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否可以在项目中都达到?事实上,南风曾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并访谈了大量的政府官员和一线社区工作者,发现各购买方基于辖区现状对能力要求又有不同的侧重。如青训营确定“善谋”“实干”“会提炼”三个核心能力,这是基于选拔的青年副书记而制定的。中青班时间较短,将培养的能力聚焦到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团队合作、逻辑思维、经验总结五个维度且用小组PK的形式予以检验。

基于不同购买方的能力导向,南风制定了项目的程序逻辑模型(见图1)。

微信图片_20230314183427.png

行动策略二:以尊重、真诚的价值观与各方相处,与多方共赢

无论是对组织部还是街道都予以尊重,对学员及时肯定在培训与日常工作的价值与成效。以助教身份协助街道书记开发课程为例,社工虚心请教,最大限度激发书记的荣誉感,给予真诚的赞美,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课程开发中,协助梳理课程框架,总结提炼观点,增加理论提升格局;在环节设计上,为减少书记压力,和书记共同授课,各讲一半;在书记需要上台授课前给予鼓励和提前演练,建立“同路人”的氛围。从授课成效来看,书记的授课与之前的分享有较大不同,不但分享了平时工作的干货,而且从理念、技巧、知识进行了全面讲解,让其他书记“刮目相看”。为了提升其他书记的成就感,社工也设计了其他优秀书记分享的环节,减少竞争,增强合作。

(四)成效为本的多技术运用

培育社区工作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培育的方法与策略要结合政府的实际并具有有效性,这对项目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团队学习公共管理的理念(如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与知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借鉴培育社工的方式和方法,取代以往社区书记培育传统的授课模式,采取创新的学习方法,让大家有兴趣、重参与、学得进、留得住。

以青训营为例,南风运用了问题为本的学习模式(PBL)协助学员个人成长。青训营基本是以两条主线设置内容:第一条主线是基于能力模型和现实所需来设置的课程,所有学员都参与;第二条主线是基于个人成长来设置的,回应学员个性化能力发展。PBL的具体执行体现在:在善谋阶段,学员需要通过文献查阅、走访交流、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开题调研,在个人层面撰写《个人成长计划》,在社区层面撰写社区三年规划、项目计划书。在实干阶段,需执行自己研发的项目,并逐步完成个人计划的各项任务。在会提炼阶段,撰写社区治理案例、人大建议、个人成长报告等。

其次还采用4F学习反思技巧去整理和反思。例如在书记工作室中,通过街道设置课题,督导带领学习调研实践,注重团队的参与式讨论,加强实践课程研发和课后4F引导反思(Fact-事实、Feeling-感受、Finding-收获、Future use-将来的运用),让学员不仅会听,更会思考和运用。

微信图片_20230314183430.jpg

▲小组4F反思

(五)成长导向的贴身式督导

为顺利推进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和个人成长,南风派出资深督导支持小组。根据人选学历、专业特长、任职经历等情况将学员进行分组,机构对每个项目配备3-5名督导深入小组,进行教育和情绪支持。在教育上,协助各小组完成各小组任务以及个人任务,尤其是在大量的PK中,督导对学员展开辅导。以青训营的善谋阶段PK赛为例,督导需协助优化社区计划书和项目方案、演讲PPT以及演讲稿,同时匹配演讲主题培训以及各类的诊断会。

同时,在督导支持中也融入了学员评价。以中青班为例,为推动各小组案例研讨顺利进行,南风督导积极协助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协助组员进行文献收集、走访调研、资料整理、案例总结、PPT制作等工作,提供了线上“1对1”贴身辅导及线下专项指导。尽管中青班时间短,但创新性地加入了学员观察这一环节。基于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南风设计了观察表,在开营时邀请学员前测,在结营时进行学员后测和督导测评,并根据关键事件法形成最终的观察报告,既是对学员学习的反馈,也可为未来学员晋升提供依据。

微信图片_20230314183434.png

▲青训营小组团建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两年多来,南风开展了三个培育社区工作者项目的实践。三个案例都采用政社合作下的项目制模式,购买方都深度参与了项目的策划与执行;培育都运用程序逻辑模式,都是全周期链条式培养;项目团队专业性较强,督导对学员进行贴身式陪伴。此外,项目产生了一系列的正向效应,社区书记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产出了较多典型案例。

(二)讨论

1.如何构建更好的政社合作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若要有结构性位置,首先需要获得政府的承认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社工在社区治理中才有体系性角色,让入场具有正当性。其次政府购买方要了解社会组织和社工的角色和功能,创造条件,让社工发挥专业优势。最后,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来说,要具备专业服务能力、与政府建立关系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认可。

2.仅社工化是否可以提升社区治理专业性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是以社会工作的职业资格证来认证的,那么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性可以用什么来认证?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工作可以是增强其专业性的一个路径,甚至个别学者认为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就代表专业。但笔者认为,社区治理的专业性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性。社区工作者可以借鉴社会工作,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但绝不仅仅只是社会工作。以笔者的观察,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公共管理、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应是多学科的融合性知识和能力,由此才是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作者:何珊珊 王淑娟 韦斐文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q7iPi9Itw4mMLV5iGz5bQg